抚顺导游词大全(精选4篇)
抚顺导游词大全 篇1
抚顺地处辽宁东部,占地1万2千平方公里,拥有230万人口的抚顺,是一座因历史而影响中国,以资源而闻名世界的现代工业城市,也是历史文化厚重、人文景观独特、自然风光秀丽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它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启运之旅、满族风情之旅、自然生态之旅、红色之旅已经叫响大江南北,红河峡谷漂流和皇家极地海洋世界及佛教圣地中华寺等新建旅游项目也倍受世人关注。
抚顺市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自然环境。抚顺与省会沈阳毗邻,12公里的高速公路把两市紧紧相连,市区距桃仙机场40公里,距营口港200公里,距大连港400公里,且均由高速公路相连,穿越市区的沈吉、沈抚两条铁路干线与全国铁路相连,客、货运十分便利快捷。抚顺的森林覆盖率达70%,居全国先进水平,是辽宁省重要的水源地、涵养林和用材基地。抚顺东部盛产的人参、鹿葺、林蛙、山野菜、食用菌等特色旅游商品国内外享有盛誉。
抚顺是清王朝的发祥地。抚顺处处充满了神异的色彩,被称为“启运之地”(鸿运开启的地方)的抚顺是瑞气素生的龙兴之地,清王朝在这里奠定了康乾盛世的根基,世界文化遗产、清朝关外三陵之首——永陵,依然伫立在兴京城神奇的启运山下。当年努尔哈赤登基称汗的后金第一都——赫图阿拉城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觉尔察城、御路古榆、启运神树无不向人昭示着那段神奇的历史,引起游人无尽的遐思。
抚顺是满族的发祥地。抚顺时时洋溢着浓郁的满乡风情,被誉为“中华满族第一乡”的新宾县内,中华满族风情园中那全国唯一的满族历史文化长廊、满族博物馆、满族老街、满族农庄,满族美食不仅让您亲身感受风情万种的满族民俗,深刻了解满族文化和历史,同时也让您为一个自强不息的弱小民族在这块热土上发展壮大,为推动中国历史文化写下精彩篇章的历史而感慨万分。
抚顺是绿色的天然氧吧。迷人的萨尔浒风景名胜区、清幽的三块石风景区,怪石林立的猴石风景区等国家级森林公园,辽宁屋脊岗山等幽古清溪,成为日夜忙碌打拼的都市人回归自然、澄碧心境的宁静港湾;长达12多公里,两岸山势雄伟、飞瀑高悬的红河峡谷漂流千迴百转,让敢于挑战的勇士感受惊险刺激的同时与自然达到完美结合。风景秀丽、依山傍水的鸽子洞农庄、今日农庄、日月山庄等20多个旅游农庄,让您在尽情呼吸绿色、淋浴绿色的同时,还可以吃到绿色食品、买到绿色商品,让您体味到全身心回归绿色的惬意与满足。投资1.5亿美元的皇家极地海洋世界位于高湾境内,距沈阳世园会南门仅7公里。二OO六年五月份将随沈阳世园会一起正式向游人开放。
抚顺是全国重要的红色旅游基地,世界上最著名的士兵——雷锋从这里走向世界,国家三代领导人都曾为之题词的雷锋纪念馆,随着雷锋精神的传播而闻名国内外;曾经关押过日本战犯、伪满战犯、战犯的抚顺战犯管理所,是末代皇帝溥仪的再生之地,清王朝始于此地又终于此地的历史巧合,吸引了世人的目光和驻足的脚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抚顺平顶山惨案遗址纪念馆是世界上现存最完整的一处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罪证的现场遗址;世界第一大人工煤矿——西露天矿是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毛泽东主席曾亲临这里视察,30里煤海浩瀚壮观,气势宏伟,堪称世界奇观。
抚顺还是宗教旅游的胜地。新宾县的皇寺、清原县的青云寺、抚顺县的中华寺、高湾经济区的善缘寺、东洲的三慧寺、高尔山观音阁等均是人们宗教旅游的理想去处。其中投资2亿元人民币、占地千余亩的中华寺规模宏大,气势壮观,明年也将正式对游人开放。
每年一度的中国(抚顺)满族风情旅游节不仅吸引海内外满族人来此寻根探源、归乡祭祖,同时也吸引海内外游人关注抚顺,旅游抚顺,来此观看恢宏的仿清帝祭祖和登基大典表演,更吸引了国内外旅行商来此考察交流,扩大相互间的旅游合作。
抚顺导游词大全 篇2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嘉宾 :
大家好 ! 欢迎来赫图阿拉城旅游。在游览开始前,我先将这里的基本情况大致介绍一下。 " 赫图阿拉 " 是满语,汉译为横岗。横岗之上就是驰名中外的后金政权第一首府、清代第一都城──赫图阿拉城。赫图阿拉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祖居之地。明正统三年 (1438 年 ) ,建州卫首领李满柱率部迁居这里 ; 两年后,努尔哈赤的六世叔祖凡察、五世祖董山也率建州左卫 300 余户由阿木河辗转来这里与李满柱汇合,从此这里便成了女真人的栖息之地。在努尔哈赤出生之前,这里已经成为其祖父党昌安的山寨。明嘉靖三十八年 (1559 年 ) ,
努尔哈赤生于该城。明万历四十四年 (1616 年) ,努尔哈赤在这里创建了史称后金的大金国,登基称汗,从此开始了统一东北女真的大业。赫图阿拉城依山而筑,居高临下,三面环水,垒土围廊,地势南高北低,具有易守难攻之势。分内外两城,方圆 10 里,内城建于明万历三十一年 (1603 年 ) ,外城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 (1620xx年 ) 。内城主要住着努尔哈赤的眷属、亲戚,外城住着他的精锐部队,全城居住 2 万余户,计 10 万多人。当年的赫图阿拉外城,建有点将台、校场、仓廒区和制造弓箭、铠甲的洪炉,这里主要是努尔哈赤演练兵马、囤积粮草、制造武器、驻扎部队的地方。内城则是政治、军事、文化的中心。内城方圆 2.5 千米,设东、东、南、北、南四门,四周是土石筑的城垣。这里不仅建有尊号台,即努尔哈赤登基称汗的金銮殿,又称汗宫大衙门。还建有八旗衙门、驸马府、关帝庙、城隍庙、地藏寺和显佑宫。清王朝入关进京后、又在这里兴建了守尉衙门、理事通判衙门、启运书院、文庙、诸阁伺等。当年的赫图阿拉内城,建筑辉煌,文化昌盛, 10 万金戈铁马穿行于此, 10 里商贾闹市热闹非凡,而城中那口被人称为 " 千军万马饮不干 " 的古井更是为人津津乐道。我们可以看到,赫图阿拉城内建筑布局既保留了女真民族的风格,又吸收了汉族中原文化的特点,突出的是中轴线起点,南北向挺直延伸,反映出儒家 " 居中不偏 " 、 " 不正不威 " 的传统观念。城内道路系统,以中轴线相交·形成严格的方格网状,各级主次干道均为直角相交。城内很多的住宅与官署建筑配套,功能分明,井井有条。然而,就是这样一座历史古都、文化名城,却毁于上世纪初在中国大地上爆发的日俄战争。 1963 年,赫图阿拉城作为满族的历史古城,被列为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政府逐年投放资金,进行管理和修缮,使这座古老的城池逐渐恢复了历史原貌,成为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现在,请大家随我下车,我们一道进入老城参观游览。
[ 汗官大衙门 ]
游客朋友们,我们眼前这座外形呈八角形的建筑,就是当年努尔哈赤登基称汗的汗宫大衙门,因为这里是努尔哈赤建金称汗的受贺之地,故又称尊号台,俗称金銮殿。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 年 )正月初一,努尔哈赤在这里登基称汗,创建了史称后金的大金国。从 1616 年到 1619 年,努尔哈赤在这里运筹帷幄,发号施令,日理国政,研究军机,接待来宾,接纳降臣,庆功赏宴,为统一东北女真,巩固后金政权,最终进军辽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站在这座汗宫大衙门里,不仅可以俯瞰全城,还可以目及周围十数里的谷口、墩台,它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努尔哈赤当年宽阔的胸襟和远大的目光。最初,他仅以父、祖遗留下来的 " 十三副盔甲打起兵,向强大的明朝宣战。他坐在赫图阿拉城的这座金銮殿里,眼睛早已瞄准了北京故宫里的那座金銮殿,由此可见他超人的精神气魄和博大的胸襟。据历史记载,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城的这座金銮殿称汗不到 4 年,便决定放弃它,而众贝勒大臣却因留恋已居住20xx年之久的家园、田地和财产,曾极力阻挠迁都。努尔哈赤则认为,近处已无敌可打,打远处的敌人路途太长,兵马劳累,粮草难为,不利兴师,为此他力排众议,举国西移120里,迁都界凡城,在那里仅住了一年零三个月,又迁都萨尔游城 ; 半年后,又定都辽阳城。尽管努尔哈赤本人最终并没有住进北京故宫的那座金銮殿,但其精神却鼓舞了他的子孙后代,最终建立了清王朝。这里可以说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起点。刚才我已经介绍过, 1900 年在中国大地上爆发的日俄战争使赫图阿拉城的古建筑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加上近四个世纪的风雨洗礼,努尔哈赤当年住过的那座金銮殿已经片瓦不留。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汗宫大衙门是政府于 1999 年投资重新复建的。
[ 启运潭 ]
各位请看汗宫大衙门左右两侧。左侧有一处深潭,面阔水幽,荷花争艳,鱼虾竞游 ; 右侧有一陡坡,坡下有一池塘,清水粼粼,鱼荷斗胜。左潭右池景色怡人,汗宫大衙门好似龙头,两弘清水左右辉映,恰为龙目,为此这里又被称为 " 神龙二目 " 。关于启运潭,这里还有一个民间传说。相传,一天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到赫图阿拉的一位村民家借宿,恰巧有一位道士也来到这位村民家中。道士十分神秘地对这家的主人说 :" 你们这
个地方非同一般,城北的荷花池是龙的二目呀。如果在八月十五荷花竞放之时,将你家祖先遗骨扔到荷花之上,荷花将立刻关闭,你家的后人就能为天下至尊。 " 这些话被塔克世偶然听到,他表面上若无其事,却将这件事记在了心上。八月十五夜晚子时,他悄悄来到荷花池,见月光下荷花争奇斗艳,就按照道士说的那样,把祖先的遗骨扔到了荷花上,荷花果然关闭了。这时,那家接受过道士秘传的村民也赶来了,但是已经晚了,这里的风水已经被努尔哈赤的父亲给占去了。传说努尔哈赤之所以能够崛起,就是他父亲塔克世当年占到了风水宝地。这段传说虽充满了迷信色彩,却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了解到这里的民间文化。上个世纪初,日俄战争在申国东北爆发之后 ; 俄军屯驻赫图阿拉城。这群沙俄强盗在撤走时,于北墙根下放上炸药,将城墙炸成豁口,池水奔涌泄出,流入苏子河南岸,从此,启运潭干涸。我们现在看到的荷花池,是随着汗宫大衙门的复建而修建的。
[ 正白旗衙门 ]
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当年的正白旗衙门,清太宗皇太极就是当年的正白旗旗主。在谈到清代历史的时候,我们常常能听到一个词汇 : 八旗。在后金时期,八旗是努尔哈赤摩下八个军政合一的组织。满语中有" 牛录 "一词,语意为箭,努尔哈赤用箭这个名称,史无前例地创建了一种兵民合一的基层组织,融生产、打仗、政权、文化为一体。三百人为一牛录,五牛录为一甲喇,五甲喇为一旗。努尔哈赤最初率兵打仗时,仅有黄、蓝、红、白四旗,随着势力的扩大,明万历四十三年(1620xx年)又增加了镶黄、镶蓝、镶红、镶白四种,合为八旗。八旗组织平时为民,战时为兵,开创了 " 全民皆兵 " 的先河,其建制随后成为清代的定制。后金政权建立八旗制度以后,赫图阿拉城内也相应地设立了旗署衙门,即八旗衙门。八旗衙门是八旗旗主日常处理本旗行政、军事、生产、民事等事务的行政官署。正白旗衙门占地面积约4000 平方米,为青砖瓦舍四合院,有正房、东厢房、西厢房、门房共 20 间。其它 7 座衙门分别位于赫图阿拉城的东门里、南门里、城东南和关帝庙后,当年的建筑今已不复存在。下面,就请大家到正白旗衙门里去参观当年的遗物和遗址。
[ 罕王井 ]
这是赫图阿拉城内惟一的一口水井,它就是被称为 " 千军万马饮不干 " 的罕王井,又称启运井。罕壬井以努尔哈赤的尊号命名,有人称,老罕王不仅是身经百战的英雄,还是一位打井专家。大家看,赫图阿拉城位于横岗之上,要在这里打井十分困难。传说,当时这里没有一口井,城里的兵马和居民吃水要到城外的苏子河里挑,如果这座城池被围困,吃水就成了问题,若被围困几个月,不用兵马攻打,这里的 10 万金戈铁马就会自己倒下。为此,努尔哈赤曾派人在城内四处打井,可一口井也没打出来。一天,努尔哈赤带着卫兵来到这里,看见一只兔子,卫兵搭弓提箭要射兔子,却被努尔哈赤给拦住了,努尔哈赤想,兔子也要喝水的,看它到哪里喝水。见兔子钻进了一片草丛,努尔哈赤当即叫人在这里打井,果然打出了一口" 千军万马饮不干"的水井,所以人们叫它罕王井。关于罕王井的传说还有许多种,我就不一一讲述了。说努尔哈赤是打井专家,这一点也不假。17世纪初,他率部从费阿拉城到赫图阿拉城,从界凡城再到萨尔游城,四次迁都皆以山为寨,四座都城都建在山上,每座城中都有井,足见其掘井有道。罕王井作为努尔哈赤留在赫图阿拉横岗上的一处见证,近 400 年来一直是岗上人的生命之源,至今仍末枯竭。饮水思源,饮水思宗,饮水思亲。尽管居住在赫图阿拉城的人们早已用上了自来水,但人们依旧爱戴着这口井。其实,罕王井只是一口普通的水井 : 口为正方,以木镶嵌,井上既没有辘轳,井边也没有石阶、石栅栏和石碑。然而,当走近时,它则给了我们一种强烈的直观感和亲近感。井水距地面只有 60 厘米 ,井水充盈,望之清澈见底,饮之甘凉爽口,真可谓之为 " 神水 " 。接下来,请随我到那边参观。
[ 普觉寺 ]
普觉寺是努尔哈赤当年在此所建的 7 大庙宇之一,原名叫关帝庙,民国以后才改称普觉寺。寺庙是奉祖祖宗、神
佛或前代先哲的地方,修庙建寺属文化盛事,我们却不禁要问 : 满族的祖先信奉的是萨满教,努尔哈赤为什么要在这里修建一座关帝庙呢 ? 原因有二 : 努尔哈赤从小精通汉文化,对行侠仗义、武功盖世、忠君保主的关羽十分崇拜,这是其一 ; 更重要的一点,是努尔哈赤想要接近汉民族。努尔哈赤当然知道关公在汉民族中的地位,修建关帝庙则是他征服汉民族的第一步。在此之前,他通过信奉喇嘛教而赢得了蒙古民族的感情,并由此尝到了用信仰笼络人心的甜头。关于修建关帝庙的民间传说有许多,一说是赫图阿拉城被明军包围,行将全军覆灭,关公及时托梦,努尔哈赤即派人扮了关公之相 : 红脸长须,手持青龙僵月大刀,骑赤兔马,率其子关平等众将,直杀向明军阵营,明军误以为关公显灵,阵营大乱,落荒而逃。到康熙年间,又有关公保佑着大清朝的传说。这些传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关公在满、汉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关帝庙最大的价值在于它在满、汉族之间架起了一座文化桥梁。当年的关帝庙为三进院落,内建关帝殿 3 间,中有 关圣 君坐像一尊,东、西次间塑关平、于吉、周仓三将立像,庙门两旁是钟楼、鼓楼和马殿。在清王朝鼎盛时期,关帝庙曾多次重修扩建,香火不断。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当地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每年四月十八,都要举行庙会,热闹非凡。
大家请看,这座建在内城东南角高岗上的庙宇就是文庙,也叫孔子庙,当然是供奉孔子的地方。从这座庙宇中可以看到一个满族首领对汉民族文化先师的虔诚。努尔哈赤为加速后金政权封建化的进程,广泛地吸收融合中原汉文化,崇祀先儒、先贤,把满文化主动融入汉文化。当年,这里钟鼓齐鸣,香烟燎绕,善男信女拜遏不绝。再请看这边的兴京启运书院,它是清朝在兴京地区第一座官办学校,为后金及清初时期培养了大批创业精英。书院当时的师资水平很高,都是由大清名士亲自任教,八旗子弟及汉蒙儿童争相入学,盛极一时。光绪二十一年 (1895 年 ) ,书院毁于日俄战争, 1999 年恢复历史原貌,供游人参观、游览。游客朋友们,我们的参观即将结束,大家可以买些有意义的纪念品,把老城人民的情思带回您现在工作和生活的地方。我真诚地希望您带着您的家人、亲戚和朋友,找点空闲常来看看。谢谢大家的配合。
抚顺导游词大全 篇3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到抚顺县旅游,首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是今天的导游,很高兴能和大家共同徜徉在这明媚的春光里,但愿我的讲解和这一路上的美妙景色能够带给您无限的惊喜,在旅途中如果您对我们的服务有哪些意见或建议,请随时与我沟通,我和司机X师傅预祝您旅途愉快!
山清水秀、美丽富饶的抚顺县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它位于辽宁省抚顺市东部,东靠新宾、清原满族自治县,西接抚顺市区、沈阳市,南同本溪为邻,北与铁岭相连,距离沈阳、抚顺车程不超过1小时, 202国道和沈通线分别东西贯穿我县北部和南部,高速公路以及省、县、乡各级公路纵向延伸,横向贯通,内外相接,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且地处沈阳世博园、高湾极地馆、新宾永陵、清原红河漂等景区之间,并与这些景区形成沈抚旅游环线,是辽宁中部城市群的天然后花园。
抚顺县是“七山一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县。境域总面积2336平方公里,属暖温带大陆湿润性季风气候,春季温暖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艳阳气爽,冬季寒冷积雪,是四季旅游休闲度假的沃土。县境内山峦起伏,群峰叠嶂,有高山129座,其中海拨千米以上达4座。全县大小河流51条,水库29座,总库容量0.83亿立方米,方塘210座。连跨章党、上马、兰山三乡的辽宁省第一大水库——大伙房水库也横卧抚顺县境北部,烟波浩淼,山环水绕,景观优美,是生态环保旅游的佳境。全县森林覆盖率68%,是省绿化先进单位。水果以三大梨、苹果、葡萄和樱桃等为主;灵芝、榆黄蘑等药食两用菌和中草药材蕴藏丰富,年可采集量达300万公斤。大叶芹、蕨菜等山野菜和大理石、白云岩等矿藏,蕴藏量均省内闻名。境内天鹅、鸳鸯、苍鹰、秃鹫等23种鸟类均为省级二类保护动物。
近年来,我县以农村环境、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为旅游吸引物,以吃绿、住绿、游绿、购绿为特色,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形成了“春看山花烂漫、夏吟绿树成荫、秋观五彩山峦、冬赏林海雪原”的“四看”及“春吃山野菜、夏喝全羊汤、秋炖蛤什蟆、冬吃杀猪菜”的“四吃”特色旅游产品,目前全县形成了沈通线和抚金线两条精品旅游线路,沿线的中华寺风景区、关山湖国家水利风景区、三块石国家森林公园、石文大河峪观光采摘园、白鹭岛风景区等旅游景区点已成为我县的旅游亮点。
现在汽车行驶的公路就是抚顺县的景观路——沈通线公路,它作为抚顺县的旅游精品景观带全长78公里,西起拉古中华寺、东至马圈子天女山,横穿抚顺市南部地区,线上分布中华寺、关山湖、三块石三个重点旅游景区,以及毛公国防教育基地、石文大河峪观光采摘园、天女山自然风景区等8大景点和度假山庄,是休闲度假的精品线。沿线“山、水、林、田、路、村”的综合改造,公路两旁栽植的白桦、枫树,开发的绿色农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等现代农业项目,均增加了抚顺县的旅游内涵。沈通线已经成为了一条文明景观带,与其周边景点组成了抚顺县旅游产业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我们首先进入的是拉古乡,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拉古乡名称的由来,拉古乡是以政府驻地拉古村为名。而拉古村则得名于清康熙年间翰林院大学士车克死后,将骨殖瓶运于此地埋葬,于是在雍正年间便称“拉骨峪”,后改称为拉古峪,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拉古村。拉古乡是一块如彩带般的土地,它靠近辽宁省以沈阳为中心的中部城市群,距辽宁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沈阳市40公里,距桃仙机场30公里,距国内重点旅游城市大连400公里,省二级公路贯通境内南北,两条国道交叉横越东西,还有一条铁路运输专用线横跨乡里,交通优势特别明显。拉古乡域总面积104.2平方公里,耕地38573亩,水田2340亩,旱田36233亩,林地5.4万亩,森林覆盖率34.63%。这里居住着勤劳朴实的人民,总人口16723人,其中农业人口15324人,非农业人口1399人,除汉族外,还有满、回、鲜、蒙等十多个少数民族,各民族人民团结和睦,安居乐业,在希望的田野上播种甜蜜的种子,建设美好的家园。这里有丰富的资源,良好的基础设施。20__年,县委、县政府在拉古乡成立了冶金铸造工业园区,是抚顺县五大工业园区之一,截止20__年,园区内已引进包括罕王、新钢在内的工业项目13个,引进资金7.9亿元。随着沈抚同城化的不断推进,未来我县大部分工业企业将集中在拉古工业园区,工业发展潜力巨大。境内以中华寺风景区为代表的旅游业也蓬勃发展。
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中华寺风景区,抚顺与沈阳同山同水、同根同源,千年古刹中华寺就坐落于两城之间,沈抚同城、旅游先行,中华寺以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成为了沈抚地区著名的宗教旅游胜地。中华寺始建于唐初,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它位于抚顺县拉古乡刘山村拉古河畔与沈阳市东陵区王滨乡接壤,距沈阳30公里,车程不超过1小时。规划面积60公顷,建筑面积8307平方米,是自然与人文荟萃的宗教名山,以往文人学士,寻仙访道,平民百姓烧香拜会都要到这里来完成他们的宿愿。现在的中华寺风景区由中华寺、中华万寿宫、中华万佛塔、高僧塔院、念佛堂、讲经堂、佛家墓园和观音洞等多处景观组成,整体建筑风格呈现大唐风韵,简约而不失庄重,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到中华寺将欣赏到宏伟的殿堂、巍峨的宝塔、精美的造像和令人赞叹的绘画艺术、石刻艺术,尤其是每逢初一、十五和佛道教节日举行大型法会时,来此观光旅游,降香朝拜,更别有一翻情趣。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石文镇,石文镇原称石文厂、石灰厂、十围场、石佛厂。据传,明朝前期,此地山林茂密,荆棘丛生,为禽兽潜踪之地,故皇家于此设围场,经常来此狩猎,而得名“十围场”。1905年日俄战争,俄人占据此地时称“石灰厂”,其意义不详。至清末,更名为“石文厂”以象征文雅之意,今称石文。石文镇位于抚顺县南部,距市区(县政府驻地)25公里,东与救兵乡相邻,西与拉古乡相接,东南与峡河乡一岭之隔,西南与海浪乡彼此接壤,北与望花区塔峪镇毗连。沈环、沈通线公路纵横全镇,直达本溪市。全镇总面积151平方公里,山林11.47万亩,耕地3.722万亩,其中旱田2.83万亩。全镇所辖15个行政村、1个社区,6433户,24950人,其中农业人口19488人。石文河上游有英守、官山、通什三座水库,蓄水量达1500万立方米,可灌溉面积8000亩。全镇农业以种植业、养殖业和林果业为主,逐渐形成了棚菜、果树、蛋鸡、裸地菜、绒山羊、柞蚕六大产业。工业以铁矿开采、冶炼、塑料、橡胶、建材、电器元件制造为主,罕王集团直接还原铁有限公司、抚顺市远东橡胶有限公司等一批骨干民营企业正在不断发展壮大。 “产业富民、工业兴镇”是石文的发展思路,“创建卫星城镇,打造和谐石文”是石文的发展目标。小城镇功能日趋完善,餐饮服务和运输等各业比较发达。该镇曾荣获县先进党委、市发展乡镇企业十强镇、县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市经济发展先进镇、市文明乡镇、省市安全文明乡镇等三十余项荣誉称号,涌现的全国文明村——毛公村、省级文明村——三家子村,已成为抚顺市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一面旗帜。
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毛公村。关于毛公村的由来有这样一种说法:据说清朝有一木匠姓毛名公,在此地定居,老人办事公道,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老人将该村取名为毛公堡,简称毛公。毛公村位于抚顺县石文镇,距抚顺市区30公里,苏边线贯穿全境,沈通线与沈环公路均从该村附近经过,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该村有两个自然村,399户,1319口人,共有耕地20__亩,集体山林5700亩,村集体经济收入16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7000元。1999年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同年12月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典型,20__年底被中宣部评为全国首批文明村。毛公国防教育基地以国防教育训练为主线,进行国防教育和红色教育(革命传统及毛公村现代文明),通过开展参观军营、武器装备、训练器械,实弹射击,体验军营生活等项目,达到“感受一日兵”的目的。同时还开展农村生态旅游,以此来展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全国文明村----毛公村的新风貌。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是英守村,传说明末清初时,清朝官兵英勇奋战打退了明朝的援兵,护守这一带村庄田地,故得名英守堡子,今称英守。据考“英守”是满语,意为“青雕”,所以此村是以鸟命名的。我们眼前看到的就是英守大河峪观光采摘园,它位于抚顺县石文镇英守村,比邻英守水库旅游区,这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600余亩果园内果树种类繁多、品种优良,春天花香四溢,秋天瓜果香甜,每年一次的采摘节更为这里增添了无限的魅力,是游客春季赏花、秋季采摘、休闲度假、放松身心的理想场所。
参观了大河峪观光采摘园,我再带领大家参观我县的另一个水果观光园——石文镇连刀湾生态果园度假旅游区。石文镇连刀湾生态果园度假旅游区位于抚顺县南部山区, 距市区27公里,双古线公路东西走向贯穿全境,可通往三宝屯收费口至沈阳。景区内有成型的果园46个,盛产沙果、南果梨、尖把梨、苹果梨、秋白梨、麻梨、山梨、樱桃、杏、桃、李子、树梅等多种水果,年产量310多万斤。此外还有数不清的山野菜、榛子、食用菌、鲜食玉米、青豆、西甜瓜和花生等山货野果。景区呈东西走向,内有官山水库垂钓区、淡水养殖区等多处景点,是休闲度假的好地方。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救兵乡,救兵乡以政府驻地救兵村为名。救兵村原名救兵台,相传唐朝薛仁贵征东经过此地并发出救兵,清朝时在村前山上建造烽火台,由此得名。救兵乡地处抚顺市东南部山区,距市中心18公里,距202国道30公里,抚清线(抚顺——本溪)及沈(沈阳)通(通化)线贯穿全乡,乡域总面积266.7平方公里,共有14个行政村,35个自然屯,居民6602户,总人口2.1万人,耕地面积3万亩,其中水田6400亩,森林总面积37.7万亩。全乡目前有选矿厂9家,木制品加工企业120家,机制木炭企业30家,年产实木地板、实木复合地板、实木体育场馆地板500万平方米,产品已销往欧美、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中国地板第一乡”。亚洲最大木制品工业园区建设已经全面启动,现已规划出救兵马郡木业园区和救兵小东木业园区两个木业园区,总占地面积达5550亩。木制品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全乡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该乡连续四年获抚顺市“经济发展十强乡镇”称号,多次荣获省级先进党委、市级先进党委、县级先进党委、市级文明乡镇、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关山湖国家水利风景区就坐落在该乡。
不同于中华寺的清幽,关山湖国家水利风景区以其青山秀水成为沈通线上一道独特的风景。它位于抚顺市区东南部22公里东洲河上游,东与三块石国家森林公园相连,北与萨尔浒风景区遥相呼应;距省会沈阳50公里,距中华寺风景区20公里,占地约30平方公里。古老的关山有着悠久的历史,樊梨花点兵,薛里征东的历史传说经久不衰。不仅清代是宫廷达贵选择的落脚之地,近现代也是兵家必争之地,解放军五打救兵台使这里又增添了革命斗争的色彩。整个景区由碧绿的湖水和苍翠起伏的青山交织而成,主要旅游景点有休闲垂钓区、远足氧吧区、自助作物采摘区、假日公园。同时,度假宾馆、游船码头等还可以满足游客餐饮、住宿和乘船观光的需要。置身于碧波荡漾的关山湖,遥望两岸青山绿水,聆听天籁之音,能引起您对古战场的无限沉思与遐想。
我们现在看到的饭店是在水一方休闲度假娱乐广场,它位于救兵乡上沟村,距市中心22公里,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总面积30000平方米,可供200人同时就餐,室内有大小餐厅,以人工鱼塘和餐饮娱乐为主营。设有台球、麻将、音响等设备,可举办各种大型文体联欢活动。室内宽敞明亮、通风透光,室外露天广场为游客提供各种服务。游客所享用的主副食均为农家绿色产品。
汽车已经行驶到了抚顺县后安镇境内,后安镇原名“后干河子”,因位于“干河子”北岸,人们习惯称北为后,而得名,后因“干”与“安”谐音,又取平安之意,改为“后安河子”,简称后安。它地处抚顺市东部山区,属长白山龙岗余脉。全镇总面积363.3平方公里,现有耕地22000亩,林地面积355000亩,所辖13个行政村,人口17581人。该村东临汤图乡,南临本溪和马圈子乡,西与救兵乡接壤,北与上马乡连接,省级公路沈通线、市级公路抚金线贯穿全镇。后安镇以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经济环境,革命老区的光荣历史,成为我县东部中心镇。后安镇山川秀美,人杰地灵,著名的三块石国家森林公园就坐落在镇域内。公园自1999年开发建设以来,以其优良的生态环境、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史迹,成为省内外游客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农家旅游的理想去处。目前,公园周边共有旅游宾馆2家,饭旅店28家,旅游从业人员达300人。同时,正在建设中的`小鹿沟风景区也即将成为与三块石国家森林公园相呼应的旅游景区。
我们现在看到的景区是腰堡水库度假村,它位于抚顺市东南部的后安镇腰堡村南,距市区42公里,南对昂首欲鸣的凤凰山,北对高耸巍峨的卧佛山,东靠山崖峻峭的老虎洞,西面则环绕着传说中的卧龙山脉。这里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四季温度均比市区低5-6度,是夏季的避暑佳地。度假村占地面积90余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有容纳100人的会议室,可同时接待300人就餐,200人住宿。置身腰堡水库,立刻产生一种告别喧嚣与尘埃,飘飘欲仙、回归自然的感觉,是20__年抚顺市民最喜爱的八大休闲山庄之一。
大家请看远处的山门,它就是小鹿沟风景区的山门。小鹿沟风景区是集佛教文化与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旅游度假区,规划面积30公顷,计划投资5000万元,建设工期3年,主要建设项目有青龙寺、度假山庄、动物园等。青龙寺位于抚顺县后安镇郑家村,坐落在山河秀丽的三块石国家森林公园小鹿沟风景区内。这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溪水潺潺,曲径通幽,有栩栩如生的灵山卧佛、一亿多年的观音古洞等景点,是一块充满着神奇传说的佛教圣地。
现在我们的旅游车已经驶进了抚顺县最为著名的景点三块石国家森林公园内,大家可以看两侧绿树成荫,环境优良,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三块石国家森林公园。它作为沈通线景观带上一个重要景点,以其独特的资源、秀丽的风光极大地吸引了省内外游客。公园系长白山老龙岗余脉南麓,位于抚顺东南52公里处的抚顺县后安镇和汤图满族乡境内,距沈阳市97公里,距本溪市44公里,由高速公路相连,交通十分便捷。公园占地面积100平方公里,有山峰112 座,主峰海拔1131米,因在高山之巅有三块巨石相依相拥昂然剑立,直入云端而扬名。园区千峰竞秀,林莽苍桑,集雄、险、奇、峻、雅、幽、清于一体,森林覆盖率高达92%,素有“天然物种基因库”、“北方温带雨林”之美誉。公园以巍巍的三块石,俊俏的仙人台,飞鸣的白龙潭瀑布,圣洁的天女木兰,神奇的鸽子洞等景点,尤为壮观。
据《兴京县志》记载:“十七世纪初,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遗甲起兵时,就以此为大后方,屯聚兵丁,储备粮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辽沈地区著名的革命根据地,杨靖宇领导的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就以三块石为革命根据地,它也因此被誉为坚持敌后游击战争最为坚强的一块根据地,今天,三块石已成为辽宁省著名的红色旅游景区。
三块石国家森林公园一年四季景色怡人。春天,野谷山花满壑,布谷声声 ;夏天,嘉木秀荫葱郁,泉水丁咚;秋天,满山红叶尽染,飞霞霁虹;冬天,白雪倚地拍空,素裹乾坤。文人墨客也赞誉其有“五美”,即壮观之美、原始之美、经典之美、生态之美、古朴之美。来三块石国家森林公园登仙山、赏山景、采山货,在山水间举棋对弈,体会“世事如棋,一局争来千秋业,柔情似水,几时流尽六朝春”的感觉。
翻过八盘岭我们就进入了马圈子乡,马圈子乡以乡政府驻地马圈子村为名,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后金军攻占清河城,进驻本境,在孤家子西南修建很多马圈作为驯马场,故而得名马圈子。马圈子乡位于抚顺县东部,距市中心75公里,东与新宾县为邻,南连本溪县,西北与后安镇接壤。省级公路沈通线、市级公路抚金线贯穿全境,直通新宾、通化、本溪、沈阳等地,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使马圈子地区成为辽宁东部地区农副土特产品贸易集散地之一。现有6个行政村,10个自然屯,1个国有林场,乡域总面积141.4平方公里,农户1762户,总人口6014人,耕地总面积14031亩,林地总面积1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主要有铁矿石、石灰石、花岗石和河沙。马圈子乡旅游资源丰富。这里的地型地貌属于长白山脉龙岗山系,平均海拔500米以上,最高山峰海拔877米。全境由九条恰似蜿蜒的巨龙般的山脉环绕而成,民间曾将这里叫做“九龙汇”。这里人杰地灵,特殊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奇特的自然风光,著名的天女山风景区以盛产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天女木兰和神秘的“东北神茶”而闻名,是休闲度假的理想场所。
我们看这就是天女山风景区,天女山俗称歪砬子,系长白山余脉,地处抚顺县革命老区马圈子乡太平村境内,距抚顺市内65公里,东临新宾满族自治县,南与马圈子村毗邻,西与后安镇相连,北与著名的三块石国家森林公园接壤,其中抚金线、沈通线公路纵贯景区,且与雄关路转的山路十八盘连接,区位优越、交通便捷,通讯、电力覆盖全景区。天女山主峰海拔780米,园区占地面积1380亩,区内山高林密,空气清新,悬崖峭壁环抱四周,古洞奇观分布其中。景区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尤其具有极高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的天女木兰已经形成了园区,高山红景天、刺五加、石韦、卷柏、人参等大量稀有药材,以及猴头、木耳、榛子蘑、羊肚菌等野生食用菌,为游绿、吃绿、购绿的健康休闲旅游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和基础。景区主要景点有通天道、南天门、狐仙洞、聚仙台、转心湖、藏宝门、龙松顶、凤凰台等20余处。这里是一个天然氧吧,四季风景美不胜收,春天当你走进风景区可尽情地呼吸空气中野花和泥土的芳香;夏日当你徜徉在林荫小道上,浑然不觉酷暑难当,再喝一口山泉水令你精神倍爽;秋日当你步入这五彩斑斓的世界,你会真正体会到什么是收获的季节;冬天,当你踏雪而来,你会一下子融入这“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纯洁世界。游在天女山,回归大自然,这里已经形成了“春采山菜看杜鹃;夏品神茶赏木兰;秋获野果看红枫;冬吃蛤蟆话丰年”的民俗特色。与天女山生态旅游形成环线的还有境域内的重兴寺、圈麓山革命公墓、北沟千亩药园观光区、东沟水库、红石百亩方塘垂钓、马圈子千米带状公园等。同时以农庄特色为主的美食,更为旅游业发展注入了生机。
抚金线作为抚顺县的另一条精品旅游线,西起抚顺,东至金斗峪,全长75公里,沿线上的萨尔浒风景区、白家店渔村、莲花岛风景区以及白鹭岛风景区共同构成了抚顺县的旅游景观线、休闲度假线。
现在汽车驶进的乡镇就是上马乡,那么“上马”有什么含义呢?1962年建人民公社时,以境内上马为名,因上马有前进、上升如骏马奔驰之意。上马乡位于抚顺东部山区,东与汤图满族乡相邻,南连后安镇,西接抚顺市东洲区,北隔大伙房水库与章党镇相望。全乡总面积271平方公里,长140华里,宽60华里。全乡居民6000余户,总人口2.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79万人,分布在17个行政村(37个自然村2个自然屯)。全乡林地面积18.13万亩,耕地面积3.93万亩,其中旱田 2.63 万亩、水田 1.3万亩。乡内由东到西三条大河纵横南北流入大伙房水库,四条公路贯穿乡内,东有台上线通往三块石、南有沈通线直达沈阳、西有高上线通往吉林、北有抚金线直通新宾。全乡矿产资源丰富,罕王铁矿等均已建成投产。
白鹭岛风景区位于抚顺县上马乡李家村,三面环水,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大伙房水库当中,站立湖岸,单见一泓碧水,波平如镜,远处环抱湖水的群山,苍翠浓郁,层层叠叠,倒映湖中,真是山环湖、湖映山,湖光山色,美不胜收。风景区北临大伙房水库,南连三块石国家森林公园,距抚顺市区50公里,陆路沿台上线即可到达,水陆可由大伙房水库乘船观赏,交通便捷,旅游资源丰富。景区森林繁茂,覆盖率达95%,水域广阔,气候温暖,适宜各种动物的生存和繁衍。每年清明至寒露季节,更有数万之众的白鹭栖息繁衍于此,或在树梢栖息,或在湖中嬉戏,或在阡陌徜徉,形成了“惊飞远映碧山青,一树梨花落晚风”的诗情画意景观,该岛是省内最大的白鹭栖息地,也是重要白鹭观赏区。
我们现在到达的萨尔浒风景名胜区位于辽宁抚顺东郊,距市中心15公里,总面积268平方公里,其中水面积110平方公里。它以浩瀚的水面、起伏的群山、茂密的森林著称,被誉为辽宁的“风景明珠”,沿湖的王杲山、白龙山、德古湾、莲花岛、营盘三岛、元帅林、铁背山、萨尔浒山等八大游览区,风景秀丽,空气清新,千姿百态,独具风貌。
元帅林国家森林公园地处大伙房水库东北岸张作霖空墓陵区,是张学良夫妇及张作霖五姨太等人为其父张作霖修建的陵墓,陵园坐北朝南,由方城、圆城、墓室三部分组成。1928年陵墓开始建设,历时三年,张氏家属曾从北京、河北等地搜集了大批明代和清代精美石刻拟用于此墓建设。九·一八事变后,由于历史原因,张作霖的遗骨安放在他处,但那些具有较高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石刻便存放于此,摆在了墓室外的神道两侧。1988年,“元帅林”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7月经林业部批准建立国家森林公园。
在我县两条精品旅游线上还分布着许多风格迥异的农家乐饭庄,尤为著名的是坐落于风景秀丽的三块石国家森林公园脚下的佟庄子民俗村,相传约二百年前,一户佟姓人家首先入住本地,故得名佟家庄子,后简称佟庄子。它依托“春赏一岭野花、夏游青山绿水、秋观漫山红叶、冬吟白雪银驰”的四季旅游项目,形成了独特的关东文化。置身于农家小院,欣赏独特的关东建筑,亲自采摘纯天然绿色食品,围坐火炕,品尝农家饭菜,感受着浓浓的关东气息,尽情地体验那分惬意和悠然,恰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感觉。
古人云“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其实我们今天的游览活动,也正是一本再生动不过的教科书、一卷再真实不过的抚顺县画册了。希望大家能够永远记住我们共同相处的这一天,我真诚的欢迎大家再次来抚顺县观光旅游。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
抚顺导游词大全 篇4
各位游客朋友 :
大家好 ! 我们今天游览的目的地是被誉为关外第一陵的永陵,十分荣幸有缘成为大家这次永陵之行的导游,愿我的导游讲解能使大家满意。
永陵是清朝祖陵,始建于明朝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最初称兴京陵。清顺治八年(1651年)扩建,八年后,改称永陵。陵寝北依启运山,南临苏子河,遥望烟囱山。真可谓是群山拱卫,众水朝宗,独标名秀,风水宝地。这里葬着清王朝的六位祖先,有努尔哈赤的六世祖猛哥贴木尔、曾祖福满、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及伯父礼敦、叔父塔察篇古。顺治五年 (1648 年 ) ,清世祖福临追封猛哥贴木尔为 " 肇祖原皇帝 " 、福满为 " 兴祖直皇帝 " 、觉昌安为 " 景祖翼皇帝 " 、塔克世为 " 显祖宣皇帝 " 。事实上,这四位 " 皇帝 " 生前在历史上并无太大建树,只能说是子孙们对祖先的崇敬。清王朝入主中原后,康熙、乾隆、嘉庆、道光等皇帝曾先后 9 次亲来永陵祭祖,使永陵祭祖活动成为清代的国家大典。
永陵陵园最初并没有修建殿堂楼阁,建筑均为青砖青瓦,肃穆庄严。随着清王室的强盛,这座清王室营造最早、安灵最多的陵园也日趋完善。康熙十六年 (1677 年 ) ,永陵改建,青砖青瓦变成了红墙黄瓦,陵园的规模和格局也基本定型。现存永陵古建筑群由下马碑、前宫院、方城、宝城、省牲所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为 11000 多平方米。永陵是满族祖先留下的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1988 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xx 年 7 月 1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 ( 世界遗产名录 ) 。下面我们将逐一参观。
[ 下马碑 ]
游客朋友们,我们此刻正行进在由黄沙铺成的 800 余米的参拜道上,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竖立在陵寝正前门 1 千米处的两座下马碑。两座下马碑相距 120 米 ,碑上用满、蒙、汉、藏、回五种文字刻着 : 诸王以下官员人等至此下马。永陵建陵之初,下马标志为木牌。乾隆四十八年 (1783 年 ) ,年近七旬的乾隆皇帝最后一次东巡祭祖,于新宾境内的夏元行宫传下圣旨,将盛京三陵原有的木制下马碑全部换成石刻的下马碑,于是就有了眼前的这座下马碑。永陵作为清王室的祖陵,下马碑更显得神圣而庄严。
[ 前官院 ]
经过参拜道,我们来到了陵寝的第一道门户 " 正红门 " ,也叫栅栏门,俗称前宫门。这是一座硬山式通道门,共 3 间,每间有两扇对开木制栅栏门,颇具满族祖先的生活特点,不禁使人联想到满族先世依山傍水、联栅为城的古老生活习俗。长达数千年的部落生活,使满族的祖先们具有了强烈的疆土意识,以山为寨,联栅为城,便是这种疆土意识浓重的缩影。作为清代陵寝建筑的鼻祖,永陵之所以要用木制栅栏门,意在怀念祖先创业时那段艰难的岁月,教育后代子孙要守好祖宗创立的江山。乾隆皇帝在 ( 乘马过兴京再咏 ) 一诗中赞美说 :" 赫图阿拉连兴京,依山树栅聊为城 ";"奕叶钦堂构,艰难尚克知 "。300 多年过后,这6扇朱漆栅栏门坚挺依旧,风采依然。栅栏门在国内皇陵建筑中极为少见,建筑风格独特,堪称一绝。请各位随我通过正红门,这里是永陵的前宫院。大家看,我们脚下是 3 条条石甬道。这 3 条甫道与永陵的正红门、启运门一样,曾经是清代皇权的象征。正红门、启运门均为三间门,正中为神门, 左为 君门,右为臣门。与门一样,陵内的条石甫道也是 3 条,中为神道, 左为 君道,右为臣道。神门与神道是陵内所葬清王朝 6 位祖先之 " 灵魂 " 行走的,其他人、包括皇帝均不得由此出入。皇帝祭祖时要走君门,随从则走臣门。祭祖时要用芦席在门前搭盖帷幕,将神门遮挡起来,避免看见此门,以示对祖宗的崇敬。今天,永陵的神门、君门、臣门与神道、君道、臣道对游人已经不具有任何约束力,它已成为现实与历史之间的过道门。我们通过它可以在现实与历史之间出出进进、来来往往,游进现实中的历史,再由历史走回现实。请前行几步。与其他清代皇陵相比,永陵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一陵多葬,君臣共陵 ; 二是前面所提到的,葬在这里的四位皇帝生前在历史上并无建树,只是因为子孙为帝而贵,被清王朝追封为 " 肇兴景显四祖 " 。我们现在看到的 4 座碑楼,就是肇兴景显四祖的神功圣德碑楼。碑楼的建筑风格均为单檐歇山式琉螭瓦顶,飞檐斗拱,前后石券门。原始的满族人有 " 祖孙父子生同居、死同域 " 的传统,而后世的满族人则讲究 " 四世同堂 " 。清王朝的 " 肇兴景显四祖 " 辈分不同长幼有别, 4 座碑楼却式样一致,在前宫院内一字排开,坐北朝南,东西并列,给人以不分先后大小、不讲辈份高低之感。对这种排列,乾隆皇帝在 ( 恭渴永陵 ) 一诗中写到 :" 制因汉氏修园氏尊拟周家号古公。”由此可见,永陵的四祖碑楼是仿照汉人的陵寝所建,并按照古代士大夫阶级的宗庙制度排列。其顺序是以神道为起点,按中长次幼,左长右少排列。具体地说,在神道的左侧是努尔哈赤六世祖猛哥贴木尔即肇祖原皇帝的功德碑;神道有侧是其曾祖福满即兴祖直皇帝的功德碑 ; 最东侧是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即景祖翼皇帝的功德碑 ; 最西侧是其父亲塔克世即显祖宣皇帝的功德碑。清王朝入关进京后,历朝皇帝生前死后都为自己建造了单独的陵寝,这样,永陵的 " 四祖碑楼 " 也就成了大清皇陵中的一曲绝唱。永陵是关外三陵中历史辈份最大、建筑规模最小的一座陵寝。尽管如此,这里值得一看的东西却很多,耐人寻味的历史典故也不少。请大家走近四祖碑楼,先来看看坐龙。这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永陵坐龙。它是一种国内罕见的浮雕,龙首狗身,共16 条,分别盘坐于 4 座碑楼前后石券门左右两侧的石壁上,两只前爪直立撑地,尾部卷坐壁底。大家不妨回顾一下所见过的龙,其姿态或腾或舞或飞或盘旋,似乎从未见过龙像狗一样坐着。那么,坐龙究竟有何历史典故呢 ? 狗是满族祖先的崇物,龙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满族的祖先因游牧、狩猎而崇尚狗,称其为天龙,又传说狗曾救过努尔哈赤的命,这样将龙与狗合为一体,坐龙便诞生了。坐龙作为祭祖中的一种偶像向人们暗示着清王朝既能打天下,又能坐天下。大家请看, 4 座碑楼内各立石碑一尊,这是 " 肇兴景显四祖 "的神功圣德碑。 4 座石碑规格一致,高 6.12 米 ,宽 1.48 米 ,厚0.5米 ,建筑形式相同,当然碑文的内容各不相同。碑文由御笔亲撰,用满、蒙、汉 3 种文字刻写。驮碑的这个动物叫赑屃。传说龙生九子,它是其中之一,因为它寿命长而善于负重,所以古人在建筑中大多用它来驮石碑。碑楼内的 4 座石碑是在北京郊区刻制而成,然后才运到这里。顺治十二年(1655年),当时没有火车和汽车,马车又载不动这 4 座石碑,那么它们是如何从千里之外被运来这里的呢 ? 据说那是在冬天,先将 4 座石碑泼上水,让石碑结成冰陀子,再将冰花子放在沿路铺设的圆木上,用杠子一步一步地往前撬动。史书上没有详细记载这一宏大的历史过程,试想,北京距新宾有千里之遥, 4 座石碑运至新宾历经了多长时间 ? 上千里路程,会有多少血泪,该有多少故事?请各位转过身来看,正红门东侧的 5 间房是祝版房和齐班房。祝版房是存放祭祖祝版之所,齐班房是守陵人员的住地。正红门西侧的 5 间房为茶膳房和涤器房。茶膳房是当年制作祭祖供品的场所,涤器房是洗涤祭器的地方。在四祖碑楼的后面我们同样看到东西两侧各有配房 3 间,东为果房,西为膳房,是当年用来存放祭祖用的果品和茶膳的地方。
[ 方城 ]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启运门,又称内宫门,是方城、宝城的门户。那么这道门为什么叫启运门呢 ? 据永陵 ( 大事记 ) 记载 : 顺治八年 (1651 年 ) ,清王朝封永陵后的山为启运山。十年后的1661 年,又命名永陵方城门为启运门,永陵享殿为启运殿。 " 启过一词的解释就是 " 起运 " 。封山、殿、门为 " 启运 " ,当然是说清王朝的好运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即光启鸿图,肇兴帝业,开先裕后。了解了" 启运 "的含义后,我们再来看看启运门。启运门是一座单檐歇山式琉螭瓦顶建筑,面阔 3 间,进深 2 间,两侧有袖壁。每间有对开朱漆板门 2 扇,每扇门板上装饰着九九八十一颗染金铜钉,并备配有一个兽面铜门环。在中国封建社会里,自然数字以九为大,九是皇家御用数字,皇帝称之尊,所以皇家的门上有横九、竖九、共九九八十一颗铜钉,而文武百官自家门上的铜钉则要随官级的大小而增减,逐次排列,可见封建等级制度是何等的森严 !请各位抬头看,在启运门与后面的启运殿上,各有一条螭吻被宝剑刺在门脊与殿脊之上。传说螭吻是龙的二儿子,生于大概生性凶猛,且能喷水成雨,有灭火之威。用螭吻来做防火镇灾之物,这种做法古已有之。不过,这里的蠕吻又有所创新,加入了政治内容。启运门上刺住螭吻的宝剑,剑柄是两个火焰圈,内里嵌了字,东边的火焰圈中镶 " 日打字,西边的火焰圈中镶川月 "毛日月合为明,这里将日月拆开。永陵扩建之时,清王朝刚刚入主中原不久,顺治皇帝担心江山不稳,于是便在这里将日、月拆开,意为破了" 明 "朝,并希望祖先能够保佑大清帝业。另一层含义是启运门脊形如一条长长的扁担,含有清王朝 " 肩担日月,一统天下 " 之意。让我们再来观赏启运门左右两侧的红墙,因其位置如同衣服的袖子开在两边,故又称 " 袖壁 " ,也叫顺山红墙,是前宫院与方城的隔断。红墙内外对称建有 4 组国内罕见的大型砖雕龙壁" 五彩云龙 " ,龙姿优美,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这样的稀有艺术珍品是怎样完成的呢 ? 龙,先被工匠雕在泥坯上,烧成砖后再按砖的编号拼凑图案。砖雕 " 五彩云龙 " 工艺独特,其精雕细刻之技令人叹为观止,砖与砖在墙山的组合之艺更让人折服。虽然历经 300 多年风雨侵蚀,烈日曝晒,至今仍保持原样。进入方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启运殿,它是永陵的中心建筑,殿内供奉着四祖皇帝及皇后的神位。请大家进殿参观。这4座大暖阁是康熙元年(1662 年 )所设,暖阁内各有宝床一张,宝床上除被褥外设小神拿一尊,拿内供奉皇帝、皇后两块神牌。暖阁的排列顺序与前宫院四祖功德碑楼相同,每座暖阁前摆放龙凤宝座各一对,上置神位。每组宝座前各设香案一张,用来摆放祭器供品。启运殿是昔日清王朝举行祭祖大典的场所,每年都要举行大祭 4 次、小祭 22 次,终年香火不断,供品不绝。道光九年 (1829 年 ) ,道光皇帝来这里祭祖,曾留下龙褂一件。在道光皇帝之前,乾隆皇帝曾因自己年事已高再不能东巡祭祖,而将两件龙袍分别留在福陵和昭陵,叫守陵人逢祭日挂出来,替他向祖宗尽孝。显然,道光皇帝是在效仿祖宗。道光皇帝执政后仅东巡祭祖一次,由于清王朝日渐衰落,他行色匆匆,并从此结束了有清以来的这项盛典,成为清王朝皇帝东巡祭祖的终结者。请各位回过头来看看永陵内最小的一个建筑物──焚帛亭,又称燎炉,青砖修砌,立于启运殿前,是大祭时用来焚烧祭文、祝版、制帛的场所。其设计独具匠心,别出心裁,把空旷的方城点缀得生动活泼,当代的游客将这里比喻为 " 活人向死人邮递信件和钱币的邮筒 " 。焚帛亭看上去远不及陵内其他建筑豪华,但它却是永陵建筑中的一个文化点缀。永陵内的建筑皆以启运殿为中轴线,左右相衬,东西相配,在这种汉族建筑的布局中,惟有焚帛亭孑然一身,不成双。它仅 3 米 多高,既不妨碍其他高大建筑,又以其青色与周围的红墙黄瓦形成了强烈的色彩对比,体现出满族建筑风格的特色。启运殿东、西两侧的建筑叫配殿。东配殿主要用途是在启运殿大修期间,暂时取代启运殿供奉四祖神牌,举行祭典,平时用来储藏祭器。西配殿内尊藏着乾隆皇帝御制的( 神树赋 )卧碑。请大家随我来看看。传说,永陵宝城内曾长有一棵神树。当年,努尔哈赤的祖父曾将其父福满的骨匣寄存在树上,骨匣竟然长在树里,于是在这里修建了祖陵。乾隆十九年 (1754 年 ) ,乾隆皇帝来永陵祭祖,作 ( 神树赋 ) ,又于 4 年后御笔亲朽,全文刻石立碑于殿内,诏天下,告后人。 ( 神树赋 ) 碑面为青色,底座上刻有二龙戏珠、祥云、海水等多种纹饰。碑文竖书, 500 多言,队满文合壁书写。颂其树 " 非松非柏,根从天上分来,想银河之历历,种岂人间所有…… " 。意思是说,此树绝非人间所有,它吸取着银河水生长,给我们的祖先带来了无限的幸福,我们则要把这天赐的福气无止境地延续下去。乾隆皇帝以树为赋,目的是告知天下 " 君权神授 " 。大家看,放在展柜里的这段榆木,就是当年那棵 " 神树 " 死后留下来的一段标本。
绕过启运殿就来到了宝城,宝城又称 “月牙城 " ,呈八角马蹄形。这里就是陵寝的墓葬所在地,清王朝的 6 位祖先就安息在这里。明清皇帝的坟家称宝顶,容纳宝顶的城则被誉为宝城。永陵宝城宽 20 米 ,纵深 18 米 ,三面有青砖高墙环护,加上前面有宏伟高大的启运殿作门面,便形成一个封闭式的空间。宝城分成上下两级平台,上层的 3 座宝顶,中间的正中龙脉葬着兴祖福满,左面是景祖觉昌安,右面是显祖塔克世 ; 兴祖的右上方有一小块平地,下面葬着肇祖猛哥贴木尔的衣冠。值得一提的是,景祖、显祖所葬均为尸骨罐,两位祖先是在明万历十一年 (1583年 ) 古勒山大战中,同一天被当时的明朝总兵李成梁误杀在古勒城,尸骨最初葬在赫图阿拉的南山,后迁到东京陵。下层平台东面葬着努尔哈赤的伯父武功郡王礼敦,西面葬着努尔哈赤的叔父格恭贝勒塔察篇古,因为没有被追尊为皇帝故葬在宝城的下层。在陵寝的 5 座宝鼎中,只有兴祖福满之墓是惟一的原葬,其余四座是清顺治十五年 (1658 年 ) ,由辽阳的东京陵迁到这里。永陵兴建之初,在兴祖福满的墓前,生有一株巨大的古榆树,这棵树就是后来被乾隆皇帝追封的 " 神树 " 。据说明朝末年,祟帧皇帝发现辽东有望不断的紫气滚滚而来,就像有 100 条神龙在腾云驾雾,他就从南方找来一个风 水 先生,到东北来破除龙脉,风 水 先生带领一班人马来到东北,在山上挖沟,割龙首 ; 在山头上压小庙,镇龙气。一连破了 99 道龙脉,只剩下一条离地3尺的悬龙,破不了。风水先生想,既然是悬龙,不附在地面上,也就形不成龙脉,不破也罢,于是就回京城复命去了。恰在此时,努尔哈赤的祖父在长白山的部落被打败,他背着父亲的骨匣走到这里,天黑找到一个小店要投宿。店主人见他身背着骨匣,说什么也不让进店。无奈,他只好来到龙岗山脚下,见有一棵大榆树,树干离地 3 尺分权,便把骨匣放在上面,然后再去住店。没想到,第二天来取骨匣时,却发现骨匣长到了树上。他借来一把斧子,想砍树取匣,大树竟流出了几滴血来。他找来一位风水先生,风 水 先生说 :" 这儿是一块风水宝地,前有苏子河相照,后有龙岗山相依,龙岗山上有 12 个龙脊,你家里将有 12 代皇帝可做。天意不可违,你就把骨匣葬在这里吧。 " 努尔哈赤的祖父就把父亲的骨匣葬在了此地,然后回长白山将部落迁到了这里。前面说的那条悬龙,就伏在这棵大榆树上,后来的清王朝果真出了 12 朝皇帝。这段传说意在宣传 " 君权神授 " ,为清朝皇帝的统治制造舆论。同治二年 (1863 年 ) ,所谓的 " 神树 " 被一场大风刮倒,最后枯竭而死。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棵小榆树,是 " 瑞榆 " ,它是新宾满族自治县成立后永陵人在此种下的,如今它树干挺拔,枝繁叶茂,一派方兴未艾之势。各位游客,永陵的参观到此结束。临别之际,再一次感谢您的光临。希望您有机会再来,祝大家旅行愉快,吉祥如意。